第一届中国特色产业经济高峰论坛
2024-12-15
微信图片_20180717224918.jpg

2018年中国特色产业经济高峰论坛暨中国县镇经济交流促进会特色产业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举行

2018年中国特色产业经济高峰论坛暨中国县镇经济交流促进会特色产业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于7月15日在北京召开。本次论坛由中国县镇经济交流促进会主办,北京名特优农业科学研究院和《科技创新与品牌》杂志社协办,重点探讨了特色产业发展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途径和方法,现场宣布特色产业专业委员会成立,中国家庭农场公共服务平台正式上线。


中国县镇经济交流促进会特色产业专业委员会成立


微信图片_20180717225429.jpg

中国家庭农场公共服务平台正式上线

中国科学院院士曹春晓、中央党校原“三农”办公室主任张虎林、农业农村部经管司司长张红宇,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党委书记闫坤,中国县镇经济交流促进会常务副会长潘晨光,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党委书记、中国县镇经济交流促进会副会长杜志雄等领导嘉宾及200余名来自全国各地特色产业领域的企业家和研究人员参加了本次论坛。

论坛上,中国县镇经济交流促进会常务副会长潘晨光在致辞中表示,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省调研时指出:“乡村振兴要靠产业,产业发展要有特色,要走出一条人无我有、科学发展、符合自身实际的道路。”在他看来,每个县、乡、镇、村如何找到自身的资源禀赋优势,并进一步找准适合县情镇情村情的特色产业就是产业振兴的基础性工作。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目标和重要任务是“产业兴旺”,特色农业产业是产业兴旺的重要内容。当前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总体水平不高,资源优势尚未有效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成为农村贫困人口增收脱贫的瓶颈。做好产业扶贫也是当前特色产业发展的任务和目标。


微信图片_20180717224259.jpg

闫坤书记为特色产业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颁发证书(右三)本刊常务副总编魏晓文

中国科学院院士曹春晓指出,特色产业对我国的乡村振兴战略、精准扶贫和现代经济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他认为,发展特色产业要重视科技创新,重视地域文化的作用,也要关注贫困地区的整体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曹春晓院士对中国县镇经济交流促进会特色产业专业委员会寄予厚望:期盼它能够为全国特色产业贡献力量,成为地方政府做好特色产业规划与政策决定的参谋。


4.jpg

中国科学院院士、本刊编委会副主任曹春晓发言

参会的专家学者围绕特色产业发展、产业规划、技术创新、品牌建设等重大产业议题和技术前沿也分别作了主旨报告和成果汇报。

农业农村部经管司司长张红宇:乡村产业能够补短板、强优势

张红宇认为,乡村产业具有两方面重要现实意义:一是补短板,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实现“四化”同步发展;二是强优势,提升农业竞争力,建设全球农业强国。在他看来,加快乡村产业发展,就必须首先构建城乡要素分配均等化、公共服务供给一体化的乡村产业政策支持体系;其次要深化农村土地制度、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还要促进产业交叉融合,打造多元化、特色化的乡村产业。

民盟中央科技委副主任、中国二维码注册认证中心执行主任张超:品牌建设打造产业价值

张超表示,品牌是生产者和消费者共同的追求,是供给侧和需求侧升级的方向,是企业乃至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而我国特色产业也正需要构建品牌,产生品牌效应。他指出,标识与追溯是特色产业品牌建设的基础,通过“统一标识体系”实现结构化编码、开放接口和一物一码,解决“产品”是谁、“产品”真实性问题,建设“追溯体系”则解决了“产品”溯源的问题。

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照新: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特色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张照新一语见地地指出了特色产业的重要性。而对于“特色产业如何发展”这一问题,他也给出了三点建议:一是打造产业平台——产业园区;二是打造乡村产业的服务体系;三是打造乡村特色产业发展载体——联合体。同时,他提醒道:“在特色产业发展过程中,我们也要注意处理好示范带动与全面建设、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传统主体与新兴主体、产业规模化与生物多样性这四大关系。”


微信图片_20180717224723.jpg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党委书记、中国县镇经济交流促进会副会长杜志雄作大会发言

中国家庭农场监测研究课题组负责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党委书记杜志雄:科技发展引领产业升级

杜志雄介绍道,平台中的电子商务系统为用户提供质优价廉的农资产品,创建农产品产供销信息一体化服务新机制,打造“环节少、流通畅、质量高、服务好”的全国农产品及农资流通服务体系支撑平台。另外,通过报审系统、管理监测系统的应用强化了家庭农场主管部门对家庭农场发展脉动的把握,以针对实际情况,及时做出科学决策。

会议上,湖南省湘西自治州农委副主任侯振宇和山东省乐陵市杨安镇党委书记蔡文峰分别针对湘西州及杨安镇特色产业做了成果汇报。

侯振宇表示,湘西州目前正在实施农业特色产业提质增效“845”计划,即培育壮大柑橘、茶叶、烟叶、猕猴桃、蔬菜、油茶、中药材(杜仲、百合)和特色养殖(黑猪、黄牛)等八大特色产业,到2020年建成特色产业基地400万亩,实现产值500亿元。与此同时,湘西州拟培育发展家庭农(牧)场5000个。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通过经营权流转、股份合作、代耕代种、土地托管等方式,推进特色产业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引导农户以土地承包权、劳动力、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为股份,加入新型经营主体参股经营特色产业开发。

据蔡文峰介绍,杨安镇调味品产业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就已现雏形,历经四十多年的发展,由简单的原材料交易,发展到了以辛香类调味品深加工为主的调味品全产业链条。目前调味品产业从业人员素质稳步提升,产业层次日趋完善,基本达成行业集中度较高、产业链条清晰广泛的目标。接下来,杨安镇还将在以下四方面继续发力:一、搭建好产业平台,建设产业孵化中心,依托山东大学、天津科技大学等六所高校筹建调味品研发中心;二、推进品牌建设,进一步提升杨安镇调味品的知名度;三、发展会展经济,实现“产品展示与订货、销售相结合,展销与经济技术合作相结合,展销与招商引资相结合”;四、引强扶大助小提升产业层次,打造中国绿色调味品产业集群。


微信图片_20180717225519.jpg

中国县镇经济交流促进会特色产业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谌建章发言

会议发言结束后,中国县镇经济交流促进会特色产业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谌建章对特色产业专业委员会筹备情况做了简略介绍。他指出,专业委员会今后的工作计划将主要集中在五方面:一是做好区域特色产业及产业集群的规划、产业个体的研究;二是帮助地方政府和会员单位做好品牌规划和产业规划;三是积极参与、发起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的制定;四是组织行业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企业开展课题研究和技术开发;五是组织国内外会议会展、论坛、学术研讨活动。对于特色产业专业委员会未来的发展,谌建章充满信心:“通过这一系列工作,争取早日将特色产业专业委员会建设成规范化、品牌化、标准化和国际化的行业支柱组织。”


微信图片_20180717224754.jpg

会场

编辑:信利梦,一审:王琛,二审:谌建章